《算命师说我必离三次婚,是诅咒还是提醒?》
我记得那天算命摊的红色塑料凳上还沾着前一场雨的泥点。穿藏青色褂子的老头捏着我的八字纸,指甲缝里泛着烟渍,突然笑出一口黄牙:”姑娘,你命里要结三次婚。”
“哈?” 我当时差点把手里奶茶捏爆 —— 毕竟我连第一次婚姻的影儿都没见着。但那种汗毛直立的感觉,像有人用冰锥顺着脊椎划了一道。
1.
算命师说我的八字里 “婚姻宫” 像被猫抓过的毛线团。子午卯酉全占,注定情路打结。”明年红鸾星动,但戌时出生的压不住桃花。” 他说话时,巷口煎饼摊的油烟正飘过来,把玄学预言熏得油腻又真实。
我查了一晚上百科,发现所谓 “婚姻宫重复” 不过是地支排列组合。但凌晨三点刷到前任晒婚纱照时,突然想起算命师补的那句:”每次都是你主动离开。”
2.
二十八岁那年确实差点结婚。未婚夫在订婚宴上喝多了说:”你理性得让人害怕。” 当时我正计算婚礼预算的 ROI,闻言抬头看见他眼里有某种我读不懂的东西 —— 后来明白那叫 “窒息感”。
分手时我搬着纸箱在电梯里遇见邻居大妈。她瞟见我无名指戒痕:”早说过你面相夫妻宫有痣…” 这话比前男友分手理由更让我暴躁。但某个午夜惊醒,突然想起自己确实总在关系里扮演 “止损分析师”。
3.
朋友说现在年轻人算命就像查星座运势。我观察过写字楼下的 “赛博算命” 摊位,穿 JK 制服的小姑娘用 iPad 给人看星盘,背景音是奶茶店的 “叮咚” 取餐声。当代人把焦虑打包成玄学盲盒,38.8 元就能买份 “人生参考答案”。
有个理论说预言会自我实现。自从知道 “三段婚姻” 的判词,我约会时总不自觉观察对方是否 “够离婚标准”。这感觉就像被告知 “四十岁会秃头”,从此洗头都数掉落的头发。
4.
上周在庙会又遇见那个算命师。他摊位新增了塔罗占卜,二维码旁边贴着 “复合仪式 688 元”。我问他当年预言依据,他眨眨眼:”那时候你印堂发青,现在倒是亮堂了。”
回家的地铁上刷到社会学论文:后现代婚姻的平均寿命是 11.5 年。突然笑出声 —— 按这个算法,三段婚姻说不定是长寿标志。车厢玻璃映出我的影子,和五年前那个攥着奶茶杯的姑娘重叠在一起。
或许婚姻像签合同,但爱情不是。算命师当年没说的是,我八字里偏财旺极 —— 这意味着什么?大概是我永远会把自我价值排在 “妻子” 这个身份前面。
现在想想,如果真要去民政局领三次离婚证,至少说明我始终敢把心掏出来,在世上重重地爱过几回。